精神疾病康復是一條道阻且長之路,9月7日正值長沙心翼會所成立12周年,全市近百名會員及家屬組織開展了12周年紀念活動,回顧過往,展望未來。
在紀念活動上,會員們來到戶外進行野炊,相互合作制作午餐,體驗團隊的力量。在隨后的分享會上,會員代表展示自行設計的吉祥物,百人齊唱會歌《我們攜手》,講述著自己與心翼的故事。
“在會所的每一天都是快樂的,一到會所我就‘活了’,我的會籍是永久的,是自愿的!
“在會所里我們相識相知,從這里學習知識,提高技能,鍛煉身體,恢復意識,我覺得會所就是我的第二個家”……在會所的700多個會員中,有的在這里重獲友誼,有的在這里重返家庭,有的在這里重獲就業(yè)機會,會所成立之初構想的幫助會員重返社會的愿景正在實現(xiàn)。
心翼會所是大陸成立的第一家社會公益性精神康復會所。與許多康復機構不同的是,這里沒有醫(yī)生,沒有病人,有的是一個個的會員,他們享受著職業(yè)訓練、心理疏導、行為矯正等各種服務。通過讓會員參與集體生活,發(fā)揮自身價值,心翼會所真正搭建起了一座精神障礙患者重回社會的“中轉(zhuǎn)站”。
“經(jīng)過12年的發(fā)展,‘會所模式’的精神康復機構從1家到10家,會員數(shù)量從0個到2000余個,覆蓋面越來越廣,服務越來越完善!遍L沙市第三福利院副院長沈雪芝發(fā)言,“會所模式”在長沙的推廣,讓許多精神障礙患者擺脫困境,走向希望,體驗多樣的生活。
心翼會所主管羅月紅介紹,經(jīng)過12年探索,精神康復的“會所模式”已經(jīng)取得了顯著的成效,下一步,會所將著重打造一個“親情照護培育工程”,培養(yǎng)一批家屬成為互助自助的骨干力量,讓家屬成為“居家社工”,發(fā)揮家庭在精神康復中的重要作用。